2023-06-23 06:24:13 来源 : 北京保利拍卖
“泼墨泼彩,不仅是张大千继其集传统大成之后走向个人创新巅峰的画风;也是他去国十余年后,成功地将中国画中泼墨大写意风格结合当年世界抽象绘画潮流,开发出他独特豪放、法古变今、前无古人、走向世界画坛的伟大成就;更是传统与创新中国画的主要分水岭。”
——傅申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周游世界各地,获得业界巨大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先后旅居过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印度、日本、巴黎、阿根廷、巴西、美国。张大千的画风,曾有过几次转变,以1941年远赴敦煌作为一个转折,此前他以研究和临摹石涛、八大山人绘画作品为主,旁及青藤等诸名家,其中,尤以石涛为重点,晚年以六十年代泼墨、泼彩画风的形成为标志,泼墨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破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大千有几方印,印文有“独具只眼”“直造古人不到处”“一切唯心造”“老董风流尚可攀”“一只眼”等。间接表达了他的豪气干云、创出新格局的自信满满。张大千笔下的泼墨泼彩山水,是一个神奇幽深、空灵秀美的“神仙境界”,那高山耸立,瀑布飞流,云雾缭绕,青翠流动的画面,宛若仙境一般,给人万般清凉之感,美妙至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横置观看
Lot 2552
张大千 1899-1983 浮峦暖翠
镜心 设色纸本 1976年作
64.5×134 cm 约7.8平尺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题识】六十五年八月写为吴瑞奇先生方家正之,蜀人张大千爰年七十有八。
【印文】「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三千大千」「独具只眼」「丙辰」
【出版】
1.《中国画观察——中国画100年100家张大千专题》第10页,长城出版社,2017年。
2.《大千归来——张大千书画作品集》第224-225页,四川美术出版社,2021年。
3.《荣宝雅集——近现代名家精品》第102-103页,荣宝斋出版社,2021年。
【来源】德国重要私人旧藏。
本幅印章:独具只眼
197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张大千早期作品展,向这位流离海外多年的老画家示好,1976年的1月中旬,大千先生由于台湾友人的一再劝说,并且因为海外求医总是有语言隔阂的问题,在台湾不但可以有详细的中文报告,而且透过他是名画家的身份与人脉,可以获得远比国外更周到的照顾与服务。种种原因加在一起,促使张大千夫妇二人于1月底双双飞回台北,正式进行申请移居台湾的手续,并在历史博物馆举行《张大千归国画展》,2月底又进荣民总医院检查身体,4月返美处理事务,短期内即返台,此后,张大千就再也没离开过台湾,开启了近八年的晚年在台生活。
1976年,台湾政界人士蒋彦士向张大千颁赠「艺坛宗师」匾额,张大千为人和艺术成就使得其粉丝与日俱增。
1976年,台湾政界人士蒋彦士向张大千颁赠“艺坛宗师”匾额
在「摩耶精舍」建成前,张大千暂居云河大厦。由于台湾社会经济富裕及对艺术的追寻,慕名而来的海内外访客络绎不绝,也使得张大千的画作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为人慷慨大方的张大千也都有求必应,张大千与大风堂弟子常说:「我一贯认为,别人向我要画,是看得起我,我要尽心尽力把它画好。所以不论是卖的画还是应酬画,我都要认认真真,尽己可能,把画面画好,以不辜负别人,也不辜负自己。」 这段话可以看出,张大千对求画者的态度,他认为作者的思想存心,会透过笔墨反映在画幅上,因此,即使是应酬之作,仍是认真尽己所能。尤其是酬谢知己之作更是如此,同样作于1976年的泼彩《山高水长》,是为他尊敬的老友张群祝寿所做,以七十八高龄,从事如此巨幅创作,仍然充满对艺术创作的自我期许,其用心显而易见。
浮峦暖翠 局部
回到台湾的张大千,他一方面持续着晚年大胆的泼彩泼墨风格,一方面也开始做一些回归传统的尝试。此时大千的笔墨特色从抽象走回皴法较多,传统的技法较多的局面,基本上回归到传统山水意境中。
1976年张大千泼彩影像
尤其回台之后的作品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追究原因,其一、晚年来台之后,回到熟悉的中国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中,在泼墨泼彩的山水画里,抽象的画面中加入传统笔法的山石、树木、屋宇、流水、舟船等,这应该与中国文化传统观念与文人社会生活环境相关;其二、与域外不同,台湾华人居多,他们更加青睐张大千传统题材;其三、大千晚年在醉心发展泼墨泼彩的同时,他从未间断中西合璧的努力。经年游历与多国定居使其胸罗万象,加上落叶归根的感慨,使他迎来又一个创作的高峰期——正如同年在写赠友人之作中所题:病后返国,故人握手,神为之爽,胜服良药。
参考图:张大千 赠张群《山高水长》1976年作
本幅《浮峦暖翠》,作于1976年八月,应是云河大厦完成的作品。迎面而来的峰峦,舒缓起伏,几乎占满全幅,又将整个画面一分为三。近景山脚左侧,大千以极工细之笔描绘竹林之葱葱郁郁,随风而动,林间群屋林立,刻画入微,村前桃花、竹溪、小桥、流水,一片嫣然之景,仿佛是大千在描绘未来的「摩耶精舍」;
浮峦暖翠 局部与摩耶精舍实景一角
再看画面主体,以传统皴法绘就,再施以浓重的泼彩,大量的石青、石绿汇聚于整个山峦,自左而右,连绵起伏,最终山崖与江河水面相连,更显山体之险峻,峭壁之上,三位高士望着江上云帆,若有所思;远景右上角岚雾涌起,均以淡墨钩画,浅青赭色平染,云雾间林木密聚,帆船楼阁若隐若现,由是,更觉巨大幽深。
浮峦暖翠 局部
而江帆隐现,使宁静的画面,产生微妙的动势。与赠张群的《山高水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浮峦暖翠 局部
再看题款,大千先生此幅年款为「六十五年」下方加「丙辰」一印,这种用中华民国的纪年方式,在印度及美国环毕庵时期即已有之,到了台湾就经常使用,可能比他从前惯用的甲子纪年更为常见,用以表示他的政治立场。纪年用中华民国,也可以视为大先生在台湾时期的题款特色之一。此画受赠者,虽未能确认,但从本件尺幅,与精彩程度可以推见,「吴瑞奇先生」应该是当时台湾的知名人物。
Lot 2551
张大千 1899-1983 溪山云屋
立轴 设色纸本 1947年作
132×52 cm 约6.2平尺
估价:RMB 3,000,000-4,000,000
【题识】溪静风不过,树深啼鸟知。山人未来处,寒气入茅茨。拟北苑溪山云屋,丁亥十月大千居士爰。
【印文】张爰、大千大利、潇湘画楼
【鉴藏印】杨启霖所藏书画
【出版】《袖海楼藏画选》第178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7月。
出版物书影
敦煌归来后,以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为界,抗战前张大千主要致力于整理敦煌未完成作品,虽然继续从前一贯态度的创作态度,但敦煌的画风还是潜移默化的在各科绘画中逐渐展现出来。抗战胜利后,这时候大千的目标已经是宋人及五代的名迹,山水画明显地进入了董巨派时期。
1946年1月,张大千以五百两黄金加二十张明画的代价购得了五代董源的《江堤晚景图》,此后挑杆于壁、张布连墙,日夜规模而不能自己。在张大千认为古今画风之流变,在于古风尚精密,今尚苟简;古风高厚大气,今则薄于气韵神态。故而此后画风为之转变,由明清转向对晋唐两宋作品的心追手摹。张大千在山水画科上对五代董源的《江堤晚景》《潇湘图》《风雨出蛰图》三图浸淫尤久。
参考图:董源《溪岸图》
1946年张大千在《拟董北苑万林奇峰图》中题道:「北苑画前不藉师资,后无复继踵,特开机轴,为千古正宗学者所遵之。」可见张氏在此一时期是将董源视之为百代风标、千古宗师,对之佩服的无以复加。
而是作《溪山云屋图》亦是这一时期大千全力追摹董源之力作。健笔长皴内含董源笔意,山石树木葱郁懋盛处见浑厚。大千五十岁前就已经遍临唐宋元各家各法,此幅丘壑笔线、坡石树木已经具宋人气息,而树叶点苔则是青藤白阳法,吞古而能化今,实在是大千的真本事。而其笔皴之间所展现的大气磅礡之象也与张大千豪迈不羁的性格是息息相通的。
溪山云屋 局部
本幅《溪山云屋》为新加坡「袖海楼」旧物。在新加坡及中国书画的海外收藏世界里,「袖海楼」有自己独特的位置。这是因为它有一位独特的主人杨启霖,和他独特的收藏方式。「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出自词人苏轼的笔下,以石喻海,点出了收藏的趣味与精神。
袖海楼主人杨启霖(左一)与书画鉴赏家杨仁恺先生
如今时过境迁,新加坡著名收藏家杨启霖先生以"袖海楼"为堂号,搜罗万千近现代和古代书画名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收藏体系,与黄曼士的「江夏堂」、陈之初的「香雪庄」并列传名。其收藏书画的来源,部分来自南来画家如徐悲鸿、张大千等流传新马的作品,更大部分来自中国当时以外贸方式流出的书画,其不乏各地文物商店旧藏。
Lot 2504
张大千 1899-1983 湖村
镜心 设色纸本 1973年作
44×51.5 cm 约2.0平尺
估价:RMB 2,500,000-3,500,000
【题识】爰翁。六十二年元月。环荜庵写。
【印文】癸丑、大千唯印大年
【展览】「张大千画展」,洛杉矶Ankrum画廊,1973年3月25日-4月14日。
【出版】
1.《张大千画展》图版20,洛杉矶Ankrum画廊,1973年。
2.《张大千画集》第五辑图版8,四川美术出版社,1981年12月。
3.《张大千画选》图版115,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5月。
【来源】原藏者得自加州克米尔莱克美术馆。
1957年,张大千因糖尿病而影响视力,他遂有时以大泼墨代之。1965年,他初始尝泼墨加泼彩,直至他在十七里湾这依山傍海、绝尘清静之地,才耐得寂寞、潜心艺事,真正开始了他绘画上的重大变法,开创出了融汇古今、法取东西的泼彩大写意。从笔墨线条、敷彩设色到构图章法、意境气韵上,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出崭新的面貌、瑰丽的气象和鲜明的风格。张大千是为着他心中的丹青而离群索居、锲而不舍于暮年变法,矢志不移于革故鼎新,发起向艺术的高峰冲刺,最终完成了大师涅盘。「环荜盦」,既是荜周绿荫相护,又有筚路蓝缕之意。所以说,在张大千个人的艺术史上,美国加州的十七里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大千先生定居加州,寓于环荜庵,自然不会错过遍地胜景。一九九九年在旧金山州立大学举办「张大千加州作品展」中,即有多帧作品堪与该处风光相对照。虽非即景写生,亦足见创作受其启发。
威廉特纳《卢塞恩湖》 1802年作 英国泰特美术馆藏
本幅未具画题。从目录英文说明可确知乃取景自加州阿舒利湖(Lake Azure)。该湖位于加州埃尔多拉多县(EI Dorado County),面积不大,却属垂钓好去处,想亦为大千先生曾访之地。他写下本幅时临近展览,可知特别为是项活动而制,画中的所示正是泼彩与传统笔墨结合的最佳说明。尺幅不大,但构图乃俯瞰整个景点与周遭环境,布局井然,峰峦、密林、湖面、山坡房舍以至远方山脉绵延与天际混融一体。皆层层相扣,景深渐次推远,如收广阔天地于眼底。他的笔墨苍劲,沈稳中见老辣;花青层层铺染,由浅至深,从轻到浓,无论湖面、远岸苍林皆交待清晰。而天际及山峦交迭泼施较浓颜色,增添了画面雪浮岚荡的动感,色彩层次与轻重对比更形丰富。
湖村 局部
一九七三年三月,大千先生应洛杉矶恩克伦画廊邀请举行个展,展品共廿九帧,半数属是年初之新作,余者皆三年以内的精品。展览规模不大,彩色目录仅印五十套,流传极少。目录所载,精品如林,如现藏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的《夏山飞瀑》巨制、《张大千九十纪念回顾展》的《瑞士夏山》及《春云积翠》,《张大千加州作品展》的《春山积雪》等皆在其列。部分属非卖品,展毕或入「大风堂」自藏,或由画家题赠挚交好友。本幅属其一,原藏者日后才得于为画家举办多次展览的莱克美术馆。
横置观看
Lot 2581
张大千 1899-1983 翠屏幽涧
镜心 设色纸本 1974年作
48×140 cm 约6.0平尺
估价:RMB 3,800,000-4,800,000
【题识】石壁翠屏开,寒泉曲涧回。云柯暗到脚,古屋破风雷。六十三年甲寅闰四月,环荜庵写,爰翁。
【印文】张爰、大千居士、三千大千
这幅《翠屏幽涧》图创作于1974年,也就是张大千76岁时。整个画面采用泼墨泼彩的手法,有种云气缭绕的磅礡之感,墨色由浓至淡,再由淡至浓,首尾呼应,极具节奏感。至于画前仿佛身置苍深渊穆之境,令人震撼。画面上款识为:「石壁翠屏开,寒泉曲涧回。云柯暗到脚,古屋破风雷。六十三年甲寅闰四月,环荜庵写,爰翁。」远山犹如一幅打开的石壁,将房屋、树木囊括其中,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笔墨潇洒简淡,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Lot 2549
张大千 1899-1983 阔浦遥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71年作
136×70 cm 约8.6平尺
估价:RMB 1,800,000-2,200,000
【题识】巨师阔浦遥山略变其意为之。爰。
【印文】得心应手、大千唯印大年、辛亥
【鉴藏印】逸斋秘籍
【出版】
1.《华侨日报》,1971年12月15日版。
2.《华侨日报》,1971年12月18日版。
3.《张大千书画集》第五集,(台北)历史博物馆,1983年10月。
4.《美术 五年级上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6月。
【说明】熊式一旧藏。熊式一(1902-1991),江西南昌人。笔名熊适逸等。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英文科,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创作和翻译生涯以戏剧为始终。逸斋为著名剧作家熊式一斋名。
熊式一像
本幅画章法多变,近景为三株高耸直立的苍松,坡岸与山脉自左下蜿蜒而上,云气遮掩其间,中部山顶处,错落布置多间房屋,数株松树植列,远处层迭,点点帆船。视野十分开阔,俨然有一望千里之域。张大千以浓淡水墨泼洒晕扫,然后审度全幅的章法气势,传统山石勾皴出山脚坡岸,写出芦苇,局部薄染赭石,需要画家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的调整。何处泼染、何处皴擦、何处留白、何处造景,都是根据水墨赋予画面气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张大千这一类介于抽象与写像之间的绘画,由于并不刻意预设表现目标,故而留出可供观者充分发挥想象的丰富空间,而经由观赏者自由感受的实际参与,与画家共同完成画境的解析和诠释。此件虽自题参巨师意,但以自创泼墨并传统水墨融合而出,实为大千先生似古实新、融古开今之极具代表性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