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9:53:15 来源 : 兴智家庭教育
知乎上有位妈妈的提问,引发了很多家长共鸣。
她说:“现在正值初一的儿子,不爱出门,每天就喜欢待在房间里,不是写作业就是玩手机。回家后,招呼也不打就直接锁门了。”
(相关资料图)
每次看到这种情景,这位妈妈表示不能理解:“我是他妈,又不会害他,他干嘛这么防着我。”
看到这位妈妈的讲述,很多家长纷纷表示也感同身受:
“我家孩子也一样,回屋总喜欢把自己关起来,也不知道干些什么。”
“打过招呼,我还没走远,就听见吧嗒一声,还贴上了随手关门的条子。”
在孩子“锁门”这件事上,父母焦虑的程度似乎做到了统一。
那么,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锁门”现象呢?我们怎样做才能轻松化解这种矛盾呢?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后,也会开始追求自己的个人空间。可能孩子还未成年,但孩子的人格是独立的,他也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而房门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隔离物理空间的东西,房间内就是孩子自己的空间。一个人只有有了自己生长的自我空间,他才能真正生存下去。
如果孩子愿意天天开着门,那是他的选择,因为他相信你。如果孩子锁房门了,那其实是一宣誓主权的方式,他想说这里面是他的空间,希望你尊重他的隐私。
当孩子锁房门了,家长第一个反应,应该是感到欣慰,因为孩子长大了,他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他的人格开始独立了。
如果孩子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但还是没有自我意识和边界,谁都可以闯入他的私人空间,谁都可以干涉他,那他的人生一定会乱七八糟,这才是家长应该焦虑的事情。
其实家长焦虑的点,并不是锁房门本身。孩子锁房门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在想孩子有没有做一些不当的行为,他是不是在里面玩手机,他有没有好好学习……
家长焦虑的点是看不到孩子,也不知道他在里面做什么,担心他误入歧途,然后家长也没有办法引导。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个人能力增强,心理也发生变化。
在心理上,他们想跟父母分离,自我意识爆棚,独立的渴望强烈。
行动上,就是挑战父母的权威。
你越是让我好好学习,我偏偏就要玩手机。
你让我不要总是待在房间,那我就干脆把房门反锁。
父母说的话,他们不耐烦、嫌弃;父母的靠近,他们排斥、远离。
关上的卧室门,就是在传递信号:我要和你们划清界限。
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独立,误解为叛逆。
孩子对个人空间的需求,恰恰说明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自由。
如果不清楚这一点,与孩子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
曾看过媒体人@Miki粥与北大教授徐凯文的一场对谈。
徐教授提到一个青春期孩子自杀未遂的案例。
这个孩子家庭美满,父母恩爱,成绩优秀,根本没有自杀的理由。
经过长时间的咨询,徐教授发现了原因:父母进他的房间从来不敲门。
父母不断侵入孩子的生活,孩子就会用极端方式来争取自由。
一扇房门背后,反映的是父母和孩子权力的对抗。
千万不要赢了控制,输了孩子。
心理学家戈登曾说过: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实他们深爱着父母,他们叛逆的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
看到孩子紧闭房门,父母多少都会有点不安。
有的会找借口不断进出,有的大喊大叫,有的甚至把锁撬掉。
房门可以撬开,但是心门关上了,就再难打开。
那父母怎么做,才能跨越房门,走进孩子的心门呢?
1、放平心态,接受事实
为什么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关房门,心里会不爽。
原因很简单:还没接受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
曾经无话不谈的孩子,突然就变得冷淡,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这份落差,一时难以适应。
但孩子与父母分离,是必经的历程,也是他们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其对抗,不如放平心态,接受事实:该放手了。
2、尊重孩子,树立边界意识
李玫瑾教授说: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要改变所有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同事一样尊重对待。”
如果你不会随意进同事的房门,那么也同样对待孩子。
进入孩子房间,请轻声敲门。
如果他不回应,就自觉离开,只有他允许才进入。
孩子不在家,也不随意收拾他的房间,而是事先和他说好。
感受到尊重,孩子锁门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了。
父母懂示弱,孩子才会收起充满敌意的尖刺。
3、给孩子多点信任,不求助不施助
不允许孩子关门的父母,往往是焦虑。
有的是担心孩子干坏事。
其实,只要前期的教育没出错,孩子青春期一般不会长歪。
有的是担心孩子遇到问题。
心理咨询师陈晶晶说过,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遵循一个原则:
不求不助,有求必应。
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信任和空间,尊重他们发展自我的需求。
孩子不需要,就不要强行靠近,不求助,说明他能够自己解决。
但是,我们也要给孩子传递信号:任何时候你需要,我们都在。
这个保证,对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重要。
在尊重基础上,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永远记住一点:
给孩子关门的自由,才能通往孩子的心门。
孩子的心门打开了,房门才会对父母敞开。